众所周知,余华被定义为先锋文学作家,而《活着》这部小说则是标志着他从先锋立场回到现实主义立场。小说所讲述的故事具有特殊时代的色彩,正是在特点时代背景下,他所呈现出来的故事是那么的感人,那么的能够刺痛人。然而,很多读者根本不知道余华为什么要写《活着》这部作品。
据说,余华曾听到过一首美国民歌《老黑奴》,歌词大致内容是老黑奴经历苦难,家人离去,他却依然友好的对待世界,无怨无悔。歌词深深的打动了余华,决定要写一部这样的作品,写一位国人在承受苦难下,依然对世界抱有乐观态度的小说,而《活着》正是如此。老黑奴与《活着》中的福贵,不同肤色,不同信仰,不同语言,不同文化背景,不同嗜好,不同国界,命运相同,人生态度一致。
《活着》采用两个叙述视角,第一层为“我”,第二层“我”为小说中的主人公,这两层叙述视角好比作者余华的两把钥匙,第一把去打开主人公的内心,第二把则是通过主人公视角,去诉说故事,倾诉情感,如此写作方式,直击心灵,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,写作技巧极为巧妙和恰当。
另外,余华将人生中的价值放在并置的结构中去做对比,突出生命意义,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力量。比如,主人公家产的并置对比,朋友之间的并置对比,人生无常,人们被命运捉弄,在这种如此大变迁的情况下,人们只能坚强的活着。
在叙事手法上,余华采用多种形式,叙事节奏有缓有快,让小说极具节奏感。当然,这种方式要配合剧情,会让读者感受到情节起起伏伏的节奏感,而不是一成不变,可读性增强,同时引领读者进入情节之中,让读者融入剧情。
小说《活着》的背后,是那么的深刻,人活着,不仅让人看到生命的脆弱,还展现命运的无常。主人公福贵,曾经大富大贵,输光家产后,一贫如洗,莫名其妙的被抓去做壮丁,经历战争后幸运的成为俘虏,安全回到家中等等起起伏伏的情节,让人物的命运背负着历史背景,同时彰显人的微不足道。另外,小说的各种情节也告诉读者,人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,反抗与争辩也只是徒劳,人活着,就是要承受“生命之轻”。
有这样一句话:对于生命,如果无法战胜它,那就去附和它吧!你无法超越生命,那就热爱生命吧!这句话说得真好,而小说《活着》对人的劝导同样如此。作者余华,将卑微与渺小,对“活着”做出特殊的解释。在余华认为,“活着”包含善良与险恶,美丽与丑陋,欢喜与悲伤,幸福与痛苦等等,在死亡与苦难面前,活着显得沉重,生命显得脆弱,那我们何不去用乐观的心态去承受呢?
总之,余华的《活着》是极具艺术魅力的,小说不仅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缩影,还能体现出人在艰苦下,乐观向上,保持好的心态去迎接和承担苦难,这种坚强的情怀是值得学习和推崇的。
今天,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余华代表作《活着》中的十句格言,体会其人生意义,相信你会有所启发。
少年去游荡,中年想掘藏,老年做和尚。——余华《活着》
外人看来是悲剧,可当事人只拿它当一段人生。——余华《活着》
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,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。——余华《活着》
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,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。——余华《活着》
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,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。——余华《活着》
做人不能忘记四条,话不要说错,床不要睡错,门槛不要踏错,口袋不要摸错。——余华《活着》
活着是自己去感受活着的幸福和辛苦,无聊和平庸;幸存,不过是旁人的评价罢了。——余华《活着》
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,是因为不得不来;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,是因为不得不走。——余华《活着》
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,生命只是活着,静静地活着,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。——余华《活着》
我知道他不会和我拼命了,可他说的话就像是一把钝刀子在割我的脖子,脑袋掉不下来,倒是疼得死去活来。——余华《活着》